产品搜索
产品搜索
新闻资讯
媒体专区
尊龙凯时中国官网,尊龙凯时最新平台登陆,尊龙凯时官方入口学院
投资者关系
党建活动
业务领域
社会责任

党建引领践初心 牢记使命谱华章返回列表

2024-12-07    

  反腐倡廉扎实推进,严格落实“两个责任■■■”,狠抓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及“以案促改■”,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巩固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今年前

  反腐倡廉扎实推进,严格落实“两个责任★■■◆◆■”,狠抓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及“以案促改■★◆”,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巩固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今年前三季度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处置问题线轮,发现问题399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佳县位于榆林市东南部、黄河中游秦晋峡谷西岸。1927年★◆,佳县建立了党组织。1942年冬,农民歌手李有源创作出《东方红》,唱遍全中国★★◆。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佳县县委、县政府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大的担当、更实的举措、更优的作风,扑下身子抓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决战脱贫攻坚,坚决完成整县脱贫摘帽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佳县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教卫体多面开花。改革开放以来,佳县逐年加大投入,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全县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8个、卫生技术人员756名,县医院创二甲项目正在推进■★★★◆★。新建敬老院6所■◆◆、城镇日间照料中心9个、农村幸福院104个★★◆◆■◆,在其中设立老年餐桌56个,特别是榆佳经开区佳县民政福利园区,集中心敬老院、社会福利中心■■◆、儿童福利院、救灾物资储备库、光荣院、优抚医院六位一体■★,规模大、功能全、水平高,走在了全省前列,中心敬老院被省民政厅确定为全省医养结合试点项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2013年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2017年佳县成功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佳县中学成功创建为省级标准化高中。建成农村文化广场215个,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全部免费开放,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中央及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在佳县落地落实。

  突出产业支撑◆■,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重点抓园区★◆■■、枣畜、旅游三大产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为全县脱贫攻坚奔小康奠定雄厚基础。

  70年来,佳县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源于历届县委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的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全县脱贫摘帽、追赶超越、实施◆★◆■“三步走★★”战略提供了坚强保障◆★■。

  全域旅游风生水起。佳县有文物景点850处◆★■,是榆林市首家全省十大旅游示范县、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县。近年来,佳县着力打造白云观为主的宗教文化民俗游、泥河沟千年古枣园为主的红枣之乡生态游、黄河水上乐园为主的秦晋峡谷风情游★■★■◆、毛主席转战线路为主的红色革命教育游★◆★■◆、赤牛坬陕北民俗为主的民俗文化体验游五大旅游板块,重点实施了泥河沟千年古枣园★◆■■★★、王家山大美石窑、东方红文化产业园、峪口艺术小镇等项目★■◆■■◆,加快发展赤牛坬、泥河沟等沿黄乡村旅游,着力构建“全县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的全域旅游格局。目前,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3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1个、国家级乡村旅游模范村1个、中国美丽乡村1个。2018,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4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东方红》故乡—佳县,从贫瘠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进步,谱写出一首首振奋人心的奋斗之曲、巨变之歌。经济总量由1949年的474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54.92亿元,增长了1158.6倍;地方财政收入由1949年的8■■★.6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1.13亿元,是70年前的1320倍★■;1949年佳县工业总产值为34万元,2018年达30★★.25亿元,是1949年的8897倍★★★;201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8◆■◆◆.97亿元,是1949年440万元的658.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9年的307元增加到2018年的9451元,增长了30倍……

  严明考核奖惩,出台《佳县激励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若干意见》《佳县脱贫摘帽六条纪律》《佳县脱贫摘帽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干部提拔实行脱贫成效鉴定制度,定期开展督查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注重运用“三项机制”,今年在脱贫一线名工作滞后的党(工)委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要求所有反馈问题必须于9月底前全部整改到位,对未按时整改到位的◆★■,党(工)委主要负责人就地免职■◆◆★◆★,3年内不得安置,树立起重德才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基础建设逐步完善。2012年7月27日、28日,佳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特大洪灾袭击,城乡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县委、县政府不等不靠,带领干部群众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积极争取多方支持,迅速开展灾后重建,新建改造市政道路20公里★◆★◆★■,完善了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新修了县城污水处理厂,20个镇(办、中心)实现了垃圾填埋场全覆盖★■★◆,城镇化率达40.5%,绿化覆盖率达32.57%,县域空气优良天数285天,并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环保模范县城创建稳步推进★◆★■◆■,城市整体功能及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14年榆佳高速、神佳高速、沿黄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全县形成三横七纵路网,农村道路畅通率达99%■◆■。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2014年以来累计投资8.5亿元实施项目1609个,贫困村户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新修通村沥青(水泥)硬化道路750公里、油返砂315公里■■■◆★、生产道路176公里◆★◆■■、入户砖砌路69公里◆◆,农村道路通畅率达100%。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511个,解决了16.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改造农村供电线个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所有行政村通动力电,电力入户率达100%◆★■■◆。实施农田水利及高效灌溉工程17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2.9平方公里,新建和维修加固淤地坝208座,新增基本农田3.18万亩★★★◆■,打造高标准农田2万多亩。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厕所革命◆■★◆★,所有行政村建立村级物业公司,整合农村护林护路资源★◆◆■◆■,划片包抓相应路段的林木、道路管护及环境卫生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安置贫困群众就业1174人。

  按照榆林市委将3个深度贫困村打造成脱贫致富典型村、村容村貌示范村和内生动力样板村的要求★◆■■,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包抓、3名镇党委书记主抓、并选派3个工作专班蹲点指导★■。坚持资金项目倾斜支持★★,累计投资2694.38万元,实施项目66个■★,刘家崖窑村发展山地苹果500亩,种植远志200亩、小杂粮650亩,分散规模养殖模式带动贫困户44户,户年均增收1万多元★■◆■■,村集体年收益2.2万元。曹家沟村实施低产枣园改造471亩★■■■◆,种植远志300亩,木炭加工厂、手工挂面加工厂、综合养殖基地对外承包经营★◆,村集体年收益22万元。拓家硷村养猪场、小杂粮加工厂★★◆、蔬菜大棚对外承包经营,其中小杂粮加工厂与陕西太平洋保险公司、榆林信用联社审计中心和长安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实行订单农业,按每斤高于市场价1元保底收购,村集体年收益35万元;红枣羊养殖带动49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400多元;种植远志350亩,570亩高标准农田正在建设◆■◆★◆◆。

  工业园区强劲崛起■◆★◆■。秉持“高端化引领、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发展思路,重点打造光伏材料★◆◆■、盐化工◆■■、LNG、装备制造四大产业集群,推进工业强县。2017年◆◆,成功建成园区黄河供水工程,是榆林市首个成功的黄河东线年,榆佳工业园区被省政府批准为榆林市首家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入驻企业28家◆■■◆★◆,项目总投资400多亿元,完成投资近150亿元■■◆■★★,其中有色天瑞公司生产的粒状多晶硅、电子级多晶硅和高纯硅烷气成功填补了国内三项技术空白。预计到“十三五■★◆■◆”末,榆佳经开区将形成100亿元以上产值■★◆◆◆■、千亿元产业规模,打造成佳县经济发展的带动区◆■★★、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对外开放发展的新高地◆★,成为佳县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和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一极。

  佳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02个,其中深度贫困村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8201户46767人。实施脱贫攻坚工作以来◆★★,佳县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盯年度脱贫退出任务和整县摘帽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三比一提升”行动,狠抓问题整改和◆★★◆◆■“八个一批”扶贫政策落实,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截至2018年底◆★■,已脱贫退出78村13820户38572人■◆■◆,今年计划脱贫退出24村2808户5887人,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强化党建引领★◆◆■■◆。狠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坚强有力的组织指挥体系。形成“党委主导、政府主抓、乡镇主战、村户主干”的脱贫攻坚机制。狠抓四支队伍管理,选派5315名帮扶干部■◆、102名和103支驻村工作队到脱贫一线,建立起从县级领导到一般干部的全员帮扶责任制,落实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不脱贫不脱钩的工作制度。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大力开展基层党建“555”工程创建活动持续规范提升村级阵地■★◆■★,全年打造农村党建示范点18个■◆◆◆★◆,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31个,回引81名致富能人、48名大学生回村任职,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干部587名,实行■◆★“一肩挑”行政村239个,占比达73.8%◆■◆★■,基层战斗堡垒更加稳固。深入开展干部纪律作风大整顿◆■★◆◆★,持续加强督查暗访,落实一把手签字承诺制度■◆◆◆◆★,下茬整治慵懒散慢虚等问题★■■◆,坚决破除■◆◆、官僚主义,750人离岗创业,474人提前离岗,干部作风实现大转变。重拳治理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今年前三季度共查处34起,党纪政务处分32人,组织处理4人,广大党员干部上下同欲、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强化舆论宣传,牢牢把握精准扶贫舆论导向★★■◆★,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地宣传报道该县脱贫攻坚工作以及精准扶贫政策、先进典型等方面的情况,在市级以上媒体刊发脱贫攻坚新闻446篇,其中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刊播65篇,录制脱贫攻坚《对线期,充分激发调动了全社会参与精准扶贫的热情和积极性。

  充分激发内生动力■◆■,聚焦贫困户◆◆★◆“靠着墙角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不愿脱贫◆★◆■、不想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等难点问题,坚持扶贫与扶志(智)相结合,狠抓新民风建设■◆★,深化“扶志六法■★”,实施典型带动工程◆◆,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挖掘宣传大美石窑王爱国等返乡创业典型和一隆公司曹永旺等脱贫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选树表彰了谭家坪村刘建贵等脱贫模范户20户,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523名(户),公开曝光不孝、懒汉内生动力不足户17户38人,■★■◆◆“脱贫光荣★★◆★、守贫可耻、勤劳致富、共奔小康”理念得到强化,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显著增强■★。

  积极构建大扶贫格局◆■◆◆◆,全力推进国企合力团★★、高校系统、医药卫生、广佳协作、“互联网+”等社会扶贫◆■,主动对接科技部■★◆■★、省保监局★◆★★、广陵区派驻挂职干部蹲点扶贫,积极争取资金、项目★★★■★■、人才、科技等方面帮助,累计争取实施扶贫项目110多个◆★,资金1.1亿多元★■,形成各级干部攻坚脱贫、各类资源聚焦脱贫、各界人士共助脱贫的大扶贫格局。

  深入开展★◆◆■■■“三比一提升■★★◆◆”行动,出台《指导意见》◆◆■,明确16条措施◆■,推动◆★“三比一提升■■◆”行动往实里走、深里抓。在狠抓责任落实方面,实行县镇村三级书记包抓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捆绑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陪奖配罚★★★★◆,确保任务到人、责任扛死。严格执行《县级脱贫攻坚“八办三组”和各级扶贫干部工作职责》◆■★◆★◆,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整改、数据信息◆■◆、“3+X”产业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调集全县人力财力物力严格对标集中力量攻坚补短板,县级领导及各镇(办、中心)、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全部沉到包抓点进村入户督导工作,无特殊原因不得外出,投入全部精力抓脱贫攻坚★★■。在狠抓精准举措方面,2015年以来累计实施危房改造5398户★★★■■,其中今年实施581户,已全部竣工验收并足额兑付补助资金。安全饮水方面◆◆■★◆★,主要针对季节性断水等问题★◆★■◆,通过在院内外给每户修建1座6立方米以上的储水窖等方式全部予以解决◆◆◆★。实施移民搬迁工程7处脱贫871户■★,给每户搬迁户解决1个就业,已落实745户,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就业创业方面,重点搭建长线、种养殖、服务、企业、公益性岗位“五大就业平台”,发展社区工厂3个、扶贫基地1个,举办专场招聘会3场,培训贫困劳动力5200余人次,实现就业3200余人次◆★★◆。医疗救助方面,严格落实新农合、大病保险、定点医院◆◆★“先诊疗、后付费”等政策,建成“一站式”服务窗口23个,代缴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合疗费,全县贫困人口参合参保率、慢病管理签约服务覆盖率等均达100%◆■■★;新建改造村级标准化卫生室190个◆■◆★◆,实现五公里服务半径内全覆盖★★◆。教育支助方面★■■,认真落实控辍保学◆★“双线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了核查,其中对64人实施了送教上门,确保每位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贫困生从学前到大学受助率达100%。将无劳动能力且不能通过产业帮扶实现脱贫的1677户1962人纳入兜底保障★◆★■,对符合分类施保的7类4370人增发相应补助,将达到脱贫退出标准但收入尚不稳定的低保贫困户950户1831人纳入渐退帮扶,确保贫困群众稳步脱贫。认真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两摸底一核查”,对历年脱贫户◆■■★◆“两不愁三保障”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并与太平洋财保公司榆林支公司签订防返贫保险合作协议,县政府投资117.525万元作为防贫保险基金,对因病因学或因灾致贫的非贫低收入户(边缘户)和非高标准脱贫户(监测户)两类临贫易贫人群■■★◆★,按因学致贫每人每年不超1万元、因灾致贫每人每年不超3万元、因病致贫每人每年不超5万元的标准进行保障,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建10路业务指导组■★★■■,每路包抓两个镇(办、中心)★■■■◆,常态化开展督查指导,构建起问题发现、研判交办、督导核查◆■、结果反馈、成果运用机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改★◆◆■◆★,以整改成效促进脱贫质量提升。

  红枣产业厚积薄发◆■■★★。佳县是中国红枣名县■★◆■,北京《同仁堂志》有◆★■◆■★“葭州油枣入药可医百病”的记载■■◆■■★,2014年★■■■★★,泥河沟千年古枣园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命名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前全县红枣面积达82万亩,有机红枣认证30万亩■◆■■,正常年景红枣产量达20万吨■◆★。近年来,佳县围绕建设中国优质有机红枣产业基地、打造百亿元红枣产业目标,抓品牌、建基地、深转化◆◆◆■■◆、促营销,推动红枣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已经形成枣缘红、佳宝等红枣规上加工企业12个■★★■★◆,生产出红枣干制品■★■、枣酒、红枣酵素等15种产品◆◆◆★,特别是紫晶枣、冰酒等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海内外市场,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佳县县委◆◆◆、县政府全局筹划,落足长远★■,制定出“园区带动、枣畜富民、旅游突破★◆、城乡统筹◆■”四大战略、 建设世界一流高端光伏产业基地、中国优质有机红枣产业基地■■、丝绸之路最具魅力沿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形成“千亿元园区、百亿元枣畜、百亿元文化旅游产业★■■■◆■”三大目标★■◆◆★■,全县呈现出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安康、社会和谐的良好新局面。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及时调整充实各级领导班子,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深入开展干部纪律作风大整顿,落实了一把手签字承诺制度,下茬整治慵懒散慢虚等问题,坚决破除★■◆★、官僚主义★■★,750人离岗创业,474人提前离岗,干部作风实现大转变。

  狠抓问题整改,坚持问题导向■◆■★★,夯实责任■■,挂牌督办■★★◆◆,限期整改,逐村逐户逐人逐项销号■★◆◆。今年中央及省市反馈问题12批202个,已整改201个,建立理论学习■★■◆◆、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激发、作风建设等方面长效机制4项。

请选择您想要了解的产品(必填)